天气一冷,很多人就发现减肥变得特别困难。吃得好像没多多少,运动也在坚持,但体重就是掉不下来。
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说法:“提高基础代谢自然就会瘦了”“代谢高的人躺着也能瘦”“如果你代谢很低还可能越减越胖”。
那么,基础代谢率究竟是什么呢?提高基础代谢率真的能让人“躺着也能瘦”吗?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基础代谢率呢?
人体能量消耗主要包括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热效应和其他。
其中“基础代谢”,即在安静、清醒、静卧状态下,维持心跳、呼吸、体温、血液循环等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占每日总能量消耗的 45%~70%。
“身体活动”,如运动锻炼、做家务、通勤等,这部分能量消耗约占 25%~50%。此外,人体因食物热效应(因为吃东西增加的能量消耗),这部分仅占 10% 左右。对婴幼儿、孕妇、哺乳妈妈和疾病恢复期人群来说,还有一小部分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孕育、哺乳和疾病恢复。
可以看出,基础代谢在人体能量消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当之无愧的 C 位主角。理论上,如果能提高基础代谢率,的确可以增加能量消耗。在进食和运动量不变的情况下,帮助我们实现“躺瘦”目标。
举个例子:
假设 A、B 女士两位女士同时减重,基础代谢率分别为 1500 千卡/天、1300 千卡/天。在进食、运动等情况完全相同时,A 女士每天要比 B 女士多消耗 200 千卡热量。相当于额外进行了半小时慢跑,或少吃了 1.5 碗米饭。长此以往,A 女士岂不是躺赢 B 女士?
看到这,大家是不是心痒难耐:我的基础代谢率如何?是不是“躺赢”选手?要如何得知自己的基础代谢率呢?
目前临床医学上公认测量基础代谢率最准确的方法是“直接测热法”。但这方法过程耗时长、流程复杂,需要用到精密仪器、花费不低,对一般人来说不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用体脂秤或健身房体脂仪来测量基础代谢率,但其数据是根据身高体重等估测的,还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不太准确。
① 想简单推算自己的基础代谢率(BMR),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
公式:BMR(kacl/d)=14.52W-155.88S+565.79
(W:体重,单位为kg。S:性别,男性=0,女性=1。)
示例:
一位30岁,体重65kg,身高160cm的 C 女士
BMR=14.52x65-155.88x1+565.79=1353.71kcal/d
② 大家还可以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在 2024 年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 年版)中提到的基础代谢率估算公式[2]:
男性:BMR = 66 + (13.7×体重 kg) + (5.0×身高 cm) - (6.8×年龄)
女性:BMR = 655 + (9.5×体重 kg) + (1.8×身高 cm) - (4.7×年龄)
按此公式估算这位 C 女士基础代谢率为 1419.5 大卡/天,和第一个公式计算结果差异不大。但因无法考虑肌肉量、激素水平、基因等因素,估算结果会有 5%~10% 的误差。如果担心误差,可以将不同方法计算结果求平均值,提高准确率。
估算出基础代谢率,不仅可以决定在减重期如何安排饮食,也可以搞清楚自己遭遇减重“瓶颈期”是否和基础代谢率低有关。同时,比较自己和他人基础代谢率,可以帮助了解身体状况,一些疾病可以使基础代谢率过高或过低。
如果发现自己基础代谢率偏低,想提高、获得“躺瘦”效果,要怎么做?
通常,人的基础代谢率和身高体重、年龄、性别、激素水平、季节、体成分(肌肉比例)、疾病状态等因素相关:
体表面积越大,散发热量越多。瘦高的人基础代谢高于矮胖的人
成年后,随年龄增长,基础代谢水平会下降(30 岁后下降 1%~2%,67 岁后,每 10 年下降 3%~5%)
甲减/甲亢会使降低/增高基础代谢率;
应激状态下基础代谢率会升高
一些疾病会影响基础代谢率,如垂体功能异常、恶性肿瘤、急性炎症期等
身高、年龄、性别、遗传基因无法改变,季节、激素水平、疾病不可控。想提高基础代谢率,就要在体重、体成分(肌肉比例)上下功夫。因此,大家要特别关注以下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