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四穴组合,分别是手上的两个合谷穴和脚上的两个太冲穴,合起来叫四关穴。 《针灸大成》:“四关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 合谷与太冲,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形成四个关隘,连接四肢与躯干,调控着气血的流量和状态。气血从躯干流向四肢,最重要的枢纽和通道,就是四关穴。 所以我们不能把四关穴看作四个孤立的点,而是一个覆盖全身,相互协作的调控体系。 刺激这四个穴位,也有个别称叫“开四关”,可以调节全身气血运行,促进瘀血消散,改善血瘀体质。 1、 合谷穴 合谷穴别名虎口,在手背,食指和拇指并拢,肌肉隆起的最高点。牢记一句口诀,手背虎口,一二掌骨间。(我们可以根据文字描述来找穴位,再用图片来验证)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阳明经气血旺盛且活跃,合谷穴作为原穴,是调控该经的核心穴位,这也就意味着合谷穴能调动充足的气血,激发气血运行。业内有这样一句话,动合谷一穴,则气血皆动。 《四总穴歌》还曾提到,面口合谷收。各种面部和口腔问题,头痛、牙痛、咽喉肿痛、口眼㖞斜、口腔溃疡等,也都可以通过合谷来调治。
2、 太冲穴 太冲穴在脚背,第一二脚趾间的缝隙,用手指沿着脚背向上推,推到推不动的地方,轻轻按压,能感觉到有一个小小的凹陷,这就是太冲穴。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肝脏的主要功能就是主疏泄,保证全身之气顺畅、有序的运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的推动力是血液运行最直接的动力。刺激太冲穴,就等于启动了肝的疏泄功能,让气去带动和推动血的运行。 太冲穴还能泻肝火,解决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口干口苦、耳聋耳鸣等。为什么太冲能泻肝火?因为它能引气下行,气有余便是火。 太冲与合谷可谓绝配。 方法: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先给一个垂直向下的力,再慢慢转圈按揉,以感觉酸、胀、麻但不伤为宜,每次3-5分钟。 其实在我们人体还有两个化瘀的高手,一个是血海,一个是膈俞,如果能和四关穴搭配使用,效果会更好。 血海,顾名思义,治一切血证的要穴,既能活血,又能生血。 血海在腿上,取穴时坐位屈膝呈90度,用对侧的手掌盖住膝盖,拇指与其余四肢呈45度,指尖所指的位置就是血海穴。 膈俞是血会,是全身血液汇聚和调节的中心,可见膈俞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穴位,但膈俞在后背,第七胸椎棘突下,距正中线约两指的位置。自己不太好按压,可以考虑采用后背撞墙的方式刺激膈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