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系列:气不顺?百般郁!介绍一个行气解郁、疏肝健脾的好方法! ... ...
2025-8-26 23:43|
发布者: heihei|
查看: 103|
评论: 0 |来自: 网络
摘要:以前有位名医,他在行医中发现,许多人的病根不在脏腑损伤,而恰恰是被郁给困住了,于是便创下了仅五味药的小方——越鞠丸,此方寓意发越舒展、弯曲困结,合起来便是解开郁结之意。那么此方到底有何神奇之处?所谓郁 ...
您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困扰:心里像堵着团棉花,吃不下睡不香,明明没吃多少却总觉得肚子胀得难受?或是情绪低落时,连带着胸口发闷、喉咙发紧,甚至两胁隐隐作痛?这些人身上常见的问题,其实跟郁证是有一定关系的。
以前有位名医,他在行医中发现,许多人的病根不在脏腑损伤,而恰恰是被郁给困住了,于是便创下了仅五味药的小方——越鞠丸,此方寓意发越舒展、弯曲困结,合起来便是解开郁结之意。那么此方到底有何神奇之处?所谓郁证又是何物?使用越鞠丸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越鞠丸出自朱丹溪的《丹溪心法》卷三,是为理气剂中的行气剂,组成为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此方能行气解郁、疏肝健脾、消食导滞,主要用于应对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临床表现为胸膈痞闷、脘腹胀痛、胁肋刺痛、烦躁易怒、嗳腐反酸、恶心呕吐、消化不良、食欲不佳、舌苔腻脉弦等症。临床中常用于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肝炎、胆囊炎、月经不调、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朱丹溪认为六郁中气为先,肝气疏泄失常,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胸胁胀满、喜叹气等症状;气是推动血液、津液运行的原动力,气机不畅日久,会影响血液运行,就会出现瘀堵的情况,常见面色晦暗、胸闷胸痛、胃痛腹痛、刺痛固定、月经有血块等症状;气推不动津液运行,便会产生湿,湿又会炼化为痰,痰湿也会阻滞气机,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常表现为咳嗽咳痰黏稠、咽喉异物感、咳不出咽不下、头晕胸闷、体型肥胖、肢体困重,舌苔厚腻等症状。
身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在脾胃,肝郁犯脾,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一方面是容易形成水湿,另一方面则是积食,常伴有脘腹胀满、嗳腐反酸、食欲不佳等脾胃症状;气郁日久也可化热,或湿、痰、食郁若不能化解也会生热,进而会出现口苦咽干、牙痛咽痛、心烦易怒、失眠等问题。
然后咱们再来看看组方思路,首先是香附,能够疏理气机的中药有很多,比如陈皮、枳实、佛手、香橼等等,而朱丹溪为什么要选择香附呢?
朱丹溪是养阴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所以拟方用药时会更多考虑性质平和的中药材。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能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香附不仅善于平肝气之横逆、行气止痛,而且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其辛行苦泄,是“妇科调经之要药”。
郁在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津液不运则易停滞为湿,故以苍术燥湿健脾、辛香和胃;气滞则血行不畅而为血郁,会影响血液运行,因而配伍了“血中之气药”的川芎,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郁滞日久,易化热生火,躁扰心神,故而又配伍了“泻三焦之火、利三焦之湿”的栀子以泻火除烦;最后就是神曲,郁证日久,食欲不振、积食内蕴是很常见的情况,而朱丹溪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于是选择了“善化酒食陈腐之积”的神曲以消食和胃。
越鞠丸虽能通治气、血、湿、火、痰、食这六郁,但并非万能解郁药,而用好这剂古方的关键,在于抓住气机壅滞的核心病机。
那么具体要看到什么症状呢?
首要看胸脘表现,心窝下胀满堵闷,像被重物压着,伴随频繁嗳气或呕恶感;其次查饮食状态,食欲明显减退,饭后腹胀加重,甚至闻到食物气味就泛酸;最后观情志关联,上面说的这些不适常在情绪波动后发作或加剧,平静时有所缓解;舌苔多见薄白腻或微黄腻。
这里需要注意一件事,我们前面说了,越鞠丸是五味药针对六种郁的,但它主要还是针对气郁的方子。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王绵之老先生提到,明确越鞠丸是理气剂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样就是防止在看到其他解释的时候,对于方中的君药有不同的理解。例如有以川芎为主的,有以苍术为主的等各种说法,注意不要被这些说法弄糊涂了。”
越鞠丸是理气剂,什么是理气剂?理气剂是以芳香与辛散的药为主组成,专门用来调理气机的一类方剂。但是特别要注意,很多问题都用了理气药,这是因为人体受病之后,气机总有一些不正常之处,所以在许多方剂里都用了理气药,但在其他方子里,理气药是在以其他作用的药为主的前提下作为配伍应用的,而在理气剂里理气药就是主药。所以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香附才是真正的主角。
最后总结一下,虽然越鞠丸统管六般郁,但它的的确确是理气剂,所以想要用明白越鞠丸必须抓住气机壅滞的核心病机。
当然了,这也不是说越鞠丸就被固定死了,我们可以按六郁的偏重,加减使用。若气郁偏重者,可重用香附,酌加木香、枳壳、厚朴等,以增强其行气解郁之功;若血郁偏重者,重用川芎,酌加桃仁、赤芍、红花、郁金等以增其活血祛瘀之力;若湿偏重者,重用苍术,酌加茯苓、泽泻以利湿;若食郁偏重,重用神曲,酌加山楂、麦芽以消食;若火郁偏重,重用栀子,酌加黄芩、黄连以清热泻火。 还有一点要注意,越鞠丸辛香温燥的特性是把双刃剑,有些情况不建议使用,比如长期熬夜或体质消瘦之阴血亏虚者,若见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症,服用可能加重;气短乏力、动则汗出等气虚表现明显时,单用行气药会耗伤正气;川芎活血、栀子滑利,孕产妇及经期女性忌服。
前面基础的东西讲明白了,咱们再来看一个医案,这个医案出自《古今医案按》卷五,这篇医案的的主角易思兰,是一位学术造诣深厚、经验丰富的明代医学家。
易思兰治一人,胸膈胃脘饱闷,腹仍饥而不能食,腰腿酸疼,坐立战摇,日夜卧榻,大便燥结,每日虽进清粥一二钟,食下即呕吐酸水,醋心。众作膈治,不效。易诊左右寸关俱沉大有力,两尺浮中沉三候俱紧,按之无力。乃曰,此气膈病也。两寸居上,其脉当浮,今却沉大,左寸沉者,神之郁也,右寸沉者,气之郁也,大者火也,气有余即是火,火郁在上故胸膈饱闷,凡汤水入咽,逆而不下,停于胃口,为火熏蒸,而成酸水矣。
两尺俱紧者,此又寒邪从虚而入,主腰腿酸疼,坐立战摇而不能起矣。法当开导其上,滋补其下。乃以越鞠丸加苏梗、桔梗、木香、沙参、贝母作汤服,以畅卫舒中。火郁发之之义也,另用八味丸以补下焦,又塞因塞用之法也。服数日,上则嗳气,下转失气,可以纳谷而自立矣。
这个医案主要讲的是有位病人感觉胸膈胃脘又胀又堵,非常不舒服。不过奇怪的是,虽然肚子觉得饿,但就是吃不下东西。每天只能勉强吃下一小碗很稀的米粥,但粥刚咽下去,马上就会吐出来,吐的都是酸水,这个醋心应该是反酸、烧心,像喝了醋一样难受的感觉。
之前看过的医生们都把这个病当作严重的噎膈来对付,但结果都不怎么好。而易思兰认为这不是噎膈,而是气膈,主要是气堵住了。因此需要的方法是疏通上面被堵住的气和火,同时温补滋养下面虚弱的身体。用的是什么方子呢?就是越鞠丸,再加上苏梗、桔梗、木香、沙参、贝母一起煎服,另外还让病人同时服用八味丸来温补下焦。这样吃药几天后,上面就开始打嗝(说明堵住的气开始通了),下面开始放屁(说明下焦的气也开始动了),病人就能吃下饭了,也能自己站起来活动了。
这个医案的症状虽复杂矛盾,上见胸膈胀闷、下见腰腿酸软,但易思兰没有惑于表象,而是通过脉象知晓根本问题究竟在于何处。若单纯当做噎膈,自然是很难有所改善的,于是易思兰一用越鞠丸加味治其上实,二用八味丸温补肾阳、驱散下寒,固其本虚。两方并行,疏上不伤下,补下不助火,深合机宜。
关于越鞠丸,精于内、妇、儿科,尤擅治热病的中国现代中医学家蒲辅周老先生也曾用过:当病症日久出现了痰气郁结、胸阳不振的表现时,蒲辅周老先生会先祛痰宽胸、通阳散结,待痰浊祛除后,再以越鞠丸应对其气郁湿阻之本,也就是把越鞠丸当做善后的方子;与善后方相对应的则是开路方,而越鞠丸作为开路方的用法,一般是用于虚实夹杂的人群。如果人体虚实夹杂,那么一补就会上火,补不进去,这种情况很多时候都是身体内同时存在着各种郁结,导致气机阻滞,因此补药无法进入身体,这个时候,用一个开路方,打开郁结,然后再补是比较好的。 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给大家的是,解郁的关键在于疏通。而越鞠丸这个方子最聪明的地方,就是不硬碰硬,而是从源头上把气机给理顺了——气顺了,血就活;血活了,火就散;火散了,湿就化;湿化了,积食也就消了。正所谓:“人活着就是一口气,气通了,百病不生。”
|
© 版权声明
由于本平台无法对作者提供至本平台的所有作品内容进行充分的监测,当著作权人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以下简称“权利人”)发现本平台内容侵犯其合法权利时,权利人应事先向本平台发出权利通知,本平台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观点声明
本栏目文章为机构或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
THE END